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文化的作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指导地位,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纽带,是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国家的重要稳定器
坚持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需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等要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
文化产业: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跨越式发展。满足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
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提炼与阐释。
8、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政治,国家治理体系)
12、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的意义?(政治,政治制度)
5、一国两制的核心要义(政治,五位一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爱国统一战线)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要求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基本的体现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也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这一制度的鲜明特征,“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基本方针。
4)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国家机关。人民政协的主体是团结和民主。
5)人民政协的工作方针: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的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全过程;重点监督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
7)宗教工作方针: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互异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中国化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领导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必须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之中,保证人民广泛参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协商民主保证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i)就地位而言: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ii)就作用而言:两者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违反规范以后承担的后果不同。法治发挥作用主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违法必究;德治主要通过道德教化发挥作用,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iii)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治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来推行和实施。德治主要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通过价值、精神和理念等形式表现出来。
1)权力制约:权利由法定,有权比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2)公平正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
3)权利保障:宪法保障是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是最后防线
民法典包括7编,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
特点:1)坚持民商合一;2)单独设离人格权编;3)不设独立债权、知识产权编;4)单独设立侵权责任编